马东+高晓松,差点玩死这档综艺
有档综艺,宝宝一直在后台呼唤着——
派爷接过旨意,提前做了些准备工作。
作为多年摇滚粉的派爷,打心眼都希望这次让摇滚乐出回圈。
不过,节目好不好,看了才知道。
来!今天盘它——
《乐队的夏天》(2019)
作为一档原创音乐综艺,《乐队的夏天》赛制简单而残酷。
31支不同风格乐队,轮流上场演出。
首轮PK,只有15支乐队能晋级。
最终,五支乐队胜出——
谁去谁留,乐迷说了算。
标准,只有一个!
嘉宾阵容,名嘴+名家——
从《奇葩说》过来的马东;
音乐与文化并存的“矮大紧”高晓松;
风流倜傥的音乐制作人张亚东;
想进乐队的喜剧人,“洗脚”男神乔杉;
海报上的欧阳娜娜莫名消失,也很迷!!!
而且,他们的身份不是导师,也不是评委。
而叫超级乐迷。
为何叫乐迷,是因为参赛选手,有些来头更大。
有成军30年的老资历面孔乐队;
有成立于97年的老牌朋克乐队反光镜;
还有痛仰、新裤子、旅行团……
按理说,这样的节目,应该炸!
可凡事,就怕个但是。
节目最大的问题——本末倒置。
一言以蔽之:音乐为辅,综艺为主。
何以见得?
先看现场风格,怪!
大量“糖果系”色调,活脱一个游乐场。
摇滚自由奔放,多是硬核不羁青年的代名词。
可是碰到这种舞美,再躁的音乐都会被彻底消解。
再看宣传,没找到定位,都在搏出位!
第一期的标题是——
吴青峰怎么了?苏打绿又怎么了?
一档音乐节目的内容点,不去主打音乐,而是揪着名家的陈年八卦不放。
惹得正主也来吐槽节目组的脑回路。
接着看乐队阵容。
汇聚了老中青三代的各类成员,这点算是面面俱到了。
可奇怪的是,里面加入了两支偶像团体——
这架势,莫不是隔壁的「创造营」走错片场了?
他们从头到尾,都扮演者小丑的角色——
投票环节,临时改票!
认错乐队。
还有被人诟病的标志性动作!
直接被其他乐队成员吐槽———
一点都不摇滚!
别的乐队都是自己组,他们是公司凑的。
队员名字,也都是公司给起的艺名,参照因素极其复杂——
其中一位叫高云流——
高山流水,派爷知道。
这高云流,第一次听。
整个乐队粘合感,很差!
一个乐队,六个主唱......
完全没有主次。
结果整个过程相当凌乱,成了车祸现场。
被台下的乐队各种diss。
还假弹。
不过派爷看了,觉得这里透着一股子假。
就像唱美声的不会去《中国有嘻哈》凑热闹。
一个偶像团体,也万万不会来摇滚乐的选秀白白送一血。
他们好像是一群接了商业通告的少年,来这里的目的——
就是为了让摇滚乐,有一个羸弱的假想敌。
好通过贬低偶像团体,抬高自己。
节目录制前,高晓松还戏谑了一句——
保镖配好了吗?
因为圈内人都知道——
玩乐队的,都有个性。
为了凸显摇滚乐的个性,拉一群小p孩来数落下?
反正派爷觉得挺没意思。
NB的,跟《中国有嘻哈》一样,不服battle就是了。
说到个性。
的确,节目里有那么几个情节,让派爷印象深刻——
乐队互投环节,盘尼西林,选择不投票;
别人帮忙拿琴时,小乐更直言不讳:
高晓松要给他们改歌词,也吃了闭门羹:
痛仰乐队,直接对规则不Care;
摇滚的人性格就是这么鲜明——
高兴就是高兴,不高兴就是不高兴。
自由,不拘束,我行我素。
我来了,我唱了,我走了。
可惜,这样的亮点,有,但不多。
这!让节目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。
对老乐迷来说,他们什么样我还不知道?
而那些门外汉,估计就相当迷茫了。
歌没听几首,只记住了他们挺拽。
可你既然要立人设,一拽到底也行。
But,大部分时间,大家是一团和气。
真应了马东那句话:
Peace and love !
乐队集结,初次见面,成了老友聚会!
微笑;
鞠躬;
拉票;
寒暄;
感谢;
甚至连来参赛的选手都感慨——
话说回来,一档乐队音乐节目。
乐队才能的终极体现,是音乐。
那我们接着来看剪辑的内容编排。
乐迷喊他们出来背锅。
节目初衷是推广乐队和独立音乐。
那么需要重点呈现的本应该是乐队的演出和音乐本身:编曲、演奏、成员间的默契。
用音乐去打动人。
可大部分时间,派爷看到的是这些:
各种花式广告植入:
歌唱环节被剪得七零八碎。
嗨翻现场的乐队表演,少得可怜!
完整能听的,只有5首。
派爷算了下时长:
120分节目,歌唱时间20分钟不到。
有些相对不出名的乐队,在正片里都咔嚓一刀,没了。
口口声声说要推广独立乐队,却直接依据人气高低用剪辑代替观众选择。
比赛现场,各种放飞自我——
专业性的点评少得可怜。
老炮们登台,也剪成了忆苦思甜的茶话会现场。
综艺范儿的嘉宾们,则在拼了命地搞笑。
主理人马东,摇滚的标志——金属礼!
他这样玩——
秀啊!666啊
他不知道金属礼?派爷不信!
但他故意这样做,制造一种喜剧反差。
是搞笑,但能不能对音乐多点尊重!
除了卖萌,还各种抖机灵——
乔杉问,为啥不选个30支,要选31支乐队?
马东直接回答,因为31是质数!
更尴尬的是,还跑题。
几乎不谈乐队的呈现,更关心乐队成员的私生活。
最典型的莫过于揪住皇后皮箱的女主唱问擦边球问题。
高晓松问吉他和主唱,你们俩是一对吗?
得到确定回答后。
又调侃人家老公有天会被经纪人绿。
马东,也没闲着。
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:
结果,乐队没出圈。
这段尬聊,不出意外地被网名骂了。
荣登本期节目最出圈瞬间。
对此,观众的评价更毫不留情—
可以理解,《乐队的夏天》也想破圈,走向大众,抓住更多人群。
但珠玉在前:
《中国有嘻哈》靠吴亦凡的鬼畜和选手们real得仿佛下一秒就要干起了的样子立刻出圈。
《乐队的夏天》似乎也试图让滚圈大佬的“不羁”个性,成为节目基调。
可能担心流量,又加入了许多综艺元素。
对音乐的呈现,反而不够纯粹。
一方面,摇滚乐队本来就少,只能把老人新人一锅炖。
面子上,里子上,只能做到一团和气。
更重要的是——
节目考虑上,首鼠两端。
观众最想看的,肯定是乐队之间的碰撞。
他们怎么做音乐,会产生哪些奇妙的化学反应。
但,《乐队的夏天》在这方面的呈现,却少的可怜。
点评,也不专业!一味地在娱乐!
最终,节目变得不伦不类。
一会像有乐队串场的奇葩说,一会又成了矮大紧侃侃而谈的《晓松奇谈》!
这不禁让派爷想起,此前高晓松说的一段话。
前一句,他说马东还没进这个(音乐)圈。
导演问他,那你会帮他吗?
高晓松直接回答:我不会!
因为他晾在那,收视率就特别高。
很明显,为了所谓的收视率!
主创就是想把节目做得更娱乐化和大众化。
但,这样做,值得吗?
相信很多人都有答案。
之前,派爷在推荐《超级乐队》时说:
《超级乐队》的成功——
在于它的简单纯粹;在于它对音乐的尊重!
与音乐无关的,一概被舍弃。
所以在节目中,你能看到神仙打架的现场和制作人对音乐的专业点评。
感受到美好音乐的光芒。
看完《乐队的夏天》,派爷最大的感受是——
惋惜!
因为——
它,本可以做得更好。
评论(0条评论)
全部评论